界各国所有生活着的银杏大树,无不源于中国。相传我国银杏传到国外有两条途径:一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,大约在公元6世纪我国银杏从陆路传到朝鲜半岛,以后又由朝鲜半岛经海路传到日本;另一条途径是唐朝盛世,日本遣唐使和学问僧,银杏树20cm,从我国引进银杏,经海路传人日本。我国银杏东渡日本都与佛教的传播相关。18世纪,欧洲人又从日本引进银杏,尔后,美国人又从欧洲将其引入美洲。
我国银杏较早传入朝鲜半岛,现在朝鲜和韩国已普遍种植。据称仅韩国就有银杏500万株,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200多株,江源道(南)永母山古庙有1株古银杏,树龄1 000多年,树高60米。韩国近年来在开发利用银杏叶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**,银杏产业仅次于高丽参,为全国较重要的产业之一。朝鲜平壤市把银杏作为重要的绿化树种,一排排的银杏树遍布全市,咸镜南道洪原风景区海月亭附近古老的银杏树吸引远近游客,成为该区的重要景点。
另一个很早传入的地区是日本。根据历史资料,自唐贞观四年(630)日本即遣使臣来华。其后官吏、学者、僧人、商贾不断来往,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和物产交流十分频繁,银杏树15公分价格,日本浸润唐文化达260年之久。据日本有关资料记载,在日本长野县内有2000年生的银杏,在年龄问题上虽不一定**,但足见引进时间之早。银杏东渡日本大约在7世纪至8世纪中叶。
欧洲本来无银杏,欧洲较早知道银杏的是德国人肯普伊鲁(Kenpueru)。1692年他在日本发现了**见过的银杏,在他所发表的《可爱的外来植物》(Amoenitatum Exoticarum 1712)一书中,根据所采标本对银杏作了比较详细的陈述。《植物界的发展和演化》(李星学1981)一书中,有这样一段话:“在260多年前(1712),一个德国医生把它(银杏)引种到欧洲之后,给那里的植物学家带去了许多难解之谜。”文中的这个德国医生就是肯普弗。
壤持水在水分当量至饱合的范围内,土壤持水量越高,吸水越容易。水分经过输导组织,送到树体各器官,保持了水分平衡,土壤持水量在水分当量以下时,就会出现蒸腾大于吸收,树体枝叶萎蔫下垂,气孔变小,蒸腾减弱,以求水分平衡暂时恢复。所以银杏树体的水分是经常处于动态平衡之中, 这是由银杏的调结机制和诸多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。银杏枝繁叶茂,根系发达,从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到大气中,只有2-3%的水分用于合成碳水化合物。
银杏抗旱能力较强。在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的地区,成年及古老树一般都不需灌溉,作为商品经营的果园,在生长发育主要时期仍应适当浇水。根据年周期内的物候现象,如早春干旱,树液流动,萌芽开始,就要及